1、其实图画才是绘本真正的主角
绘本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图画书,但并不是所有有插画的书都是图画书,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和有插图的书,它们是用图画来诠释文字的,文字中提到了什么,插画就画什么,图画是文字的附属品。
而图画书则不同,图画真正地成为主角和灵魂。其中的图画,本身就有叙事的功能,且常常说出文字所没有述说的故事。好的图画书,可以让孩子单看图画,就能读到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有一种极端的例子就是无字书,在这样的图画书里,连一个文字也没有,纯粹是用画面来说话,而且可以说得非常美,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想象。
2、一本绘本竟可以讲三层故事
一本绘本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故事:一是画面讲述的故事,二是文字所讲述的故事,三是画面和文字叠加起来所讲述的故事。这三个层面的故事是各不相同的,以第三个层面的故事最为重要、最为丰富,所以绘本又被称作“文图合奏”的艺术。
《母鸡萝丝去散步》就是图文合奏的代表作之一:封面上有一只狐狸,这本书的画面故事从头到尾都在讲狐狸追母鸡然而处处碰壁,但文字中根本没有提到过狐狸两个字。作者用这种文字与图画的错位,营造出了这本书独特的幽默感。

对于孩子来说,当父母把绘本读给他们听时,他们眼睛看到的是画面叙述的故事,耳朵听到的是文字叙述的故事,而当视、听结合起来时,孩子自己会动脑进行想象、联系出“文图合奏的故事”。世界知名的儿童文艺家松居直先生认为,“在那一刻,绘本才真正诞生了”。
3、看绘本可以像“看电影”
绘本的文图如何合奏?这就要考验作者的艺术功力了。不仅在文字上要精炼、要童趣、要适合朗读,好的绘本作者,更要如一位高明的电影导演,他知道该如何“分镜头”,哪里用全景、哪里用特写;如何掌握叙事的节奏,画面和画面之间如何衔接、如何营造剧情的张力以推动孩子不断地翻页;他更需要知道文字和节奏如何配合恰当,“正配”是一种美,“错位”同样有其趣味。
孩子看绘本就像一部微缩的电影,在32页到40页的空间内,以流畅的镜头、丰富的节奏,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。
4、绘本的全方位的“有用”
绘本怎么看?通过前面的叙述,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绘本不是孩子自己阅读的书,而是要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,是亲子共读的。这样的阅读过程也带来了良好的亲子关系,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,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,听父母读绘本,是非常甜蜜、美好的童年记忆,这样建立起来的安全感,是孩子足以受用一生的。
同时,这样的亲子共读,还可以充分地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感受力,促进孩子的大脑开发,语言能力的发展、感官动作的发展、认知能力的发展、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、情绪的疏导和良好人格的建立等。关键孩子会由此爱上书本、亲近书本,和书本成为好朋友。
5、绘本的“轻”与“无用”
上面提到了绘本的很多好处,但我还想讲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、也是信谊一直在倡导的,那就是图画书其实是“无用”的书,我们不需要过分关注它能让孩子“学到什么”。大人总是容易把读书看得很“重”,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,但孩子不这样想,孩子用很“轻盈”的眼光看待书,单纯地把它看作快乐的来源。
我们给孩子读绘本本身,不需要有一个特别明确的、功利的目的。只需和孩子一起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,就能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,而其他各种能力的发展,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比如这本在全球有3500万册销量的经典之作《好饿的毛毛虫》,它到底“教”了孩子什么呢?水果?数字?星期几?昆虫的知识?这些全都有,但这些都不是重点。

重点在于,它通过美丽的拼贴画,童真的叙述,让孩子不由自主地惊叹于生命是多么美丽、成长是多么神奇。它的洞洞设计满足了孩子用小手探索和游戏的欲望;书中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食物,可以吸引孩子一读再读。孩子学到了什么?他们学到的是“读书很有趣,读书很快乐”。而其它认知方面的收获,只是这个快乐的过程的附赠品。
有了这样的心态,而大人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收获颇丰,因为好的儿童文学,绝不仅仅是给孩子欣赏的,对大人来说,它们也是非常好的读物。我们会在书里获得心灵的休憩和慰藉,获得长大成人之后难得一遇的纯美时光。
6、如何按照不同年龄发展给孩子选择绘本
好的绘本常常贴近孩子发展的焦点,比如对3岁以下的孩子,亲子阅读有两个重要任务: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形成亲子共读的习惯。
在孩子4、5岁的时候,他们关注的是社交的问题、自信心的问题,也有很多书聚焦这一主题,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。
而8岁左右,是孩子从图画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的非常重要的过渡时期,针对这个过渡时期,有一种特殊的读物,叫做“桥梁书”,比如《青蛙与蟾蜍》就是颇受好评的一套桥梁书,得过凯迪克银奖、纽伯瑞奖等多个奖项。
7、不用着急让孩子看懂书
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,绘本按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规律设计的,所以父母要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点,读书习惯的培养,可能要放到1岁或1岁半之后才能渐渐地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,所以1岁以前不必急着让孩子“看懂”。
8、不要制止宝宝“吃”书
最后,对于小宝宝喜欢撕书或者“吃”书,不用沮丧,或不再给孩子看书。因为这表现出宝宝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,其实是好事。爸妈可以给他示范书的正确用法,但如果他实在是只想玩不想读,也不必焦虑,就让他自由地玩吧,等宝宝通过啃咬,完全熟悉书这个东西了,再教给他正确的用法。
读绘本要以孩子为中心,而不是以书为中心。如果孩子爱撕书,可以给他们看纸板书(撕不坏的书,专门为爱撕书的“小坏蛋”设计)。